close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智華/台北報導】
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昨天在一場座談會中指出,只專注教學的老師並不是好老師,此外,老師應該要教學生理解和思考,而非只是背誦。
全教會政策研究部主任詹政道表示,很多老師也想進行理解式教學,受限於考試制度只拚考科,加上時數不足,要教的東西根本教不完,採取理解式教學的老師進度慢,考試少,在中南部甚至可能被家長認為「很混」,是不適任老師。
台師大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昨天舉辦「如何打造好老師?—師資培育」座談,討論如何促進教師素質。謝國清表示,會教書不一定是好老師,好老師的第一要素是懂得跟人溝通,包括家長和學生;其次,對教書和學生要有熱忱;第三,要懂得反映不合理的事。好的老師應該教學生理解和思考,而不是只教學生背公式。
詹政道表示,以前要求老師是「指導者」,希望老師依進度或超前進度把既定知識內容上完,幫助學生在考科上勝出,考上國中資優班或明星高中。
現在的老師則不然,依照目前實施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制定的新典範,老師的角色是「觀察者」和「引導者」,觀察學生學習過程,並在學生瓶頸適時指導,不過度介入學生學習過程;且要引導學生試探及發覺自己的性向和潛能,並發展優勢能力。
詹政道指出,現在的師資培育確實是照著新的典範培育學生,只不過老師到了教學現場,卻發現很難照著做,因為受了考試制度和環境的影響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