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〔記者林曉雲、胡清暉/台北報導〕小學生答對了數學題目,老師卻批「答錯」,只因為和書商習作的標準答案不同,小三學生家長對國小教師幾近荒謬的僵化教學忍無可忍,向本報投訴,質疑「老師要孩子只能有一種思考,台灣的教育真的很有問題!」

小三家長不滿 批教學僵化

一位謝姓學童的媽媽向本報投訴指出,孩子小三數學作業題目為︰一瓶一千西西的果汁倒在藍色杯子三杯,倒在黃色杯子五杯,請問哪一個杯子的容量比較大?理由是什麼?孩子回答藍色杯子大,因為每個藍色杯子可容納三分之一瓶果汁,每個黃色杯子只能容納五分之一瓶果汁,三分之一大於五分之一。

但是,這位謝同學的答案卻被老師批改「答錯」,因為正確答案必須是:一瓶果汁可以倒藍色杯子三杯,黃色杯子五杯,所以藍色杯子比較大。

謝媽媽說,老師批錯又不肯告訴兒子錯在那裡,兒子受挫回家哭,媽媽寫家庭連絡簿問老師,老師才叫她兒子去參考同學答案,原來是要依書商出的習作本答案才算對,兒子還要她去買教師版的習作答案本,以後才不會寫錯。

人本:扼殺學童創造力

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指出,二十一世紀的教學首重「活學活用」,孩子應追求「實質思索」以取代「形式演算」,如果有學生能夠以不同演算方法找出解答,老師應該鼓勵而不是打擊。要求學生按照所教的步驟一步一步寫,少一個步驟也不行,不能用其他的解題方式,是非常錯誤、糟糕的開倒車做法,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及潛能。

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也質疑,老師不應只照著書商給的答案教,僵化的評量必須檢討改善;他指出,除了紙筆評量,教育部不斷地舉辦研習,也希望教導老師使用更多元評量的方法,不管作業或考試,出題目的是在測量學生的學習成果,也檢視老師的教學成果,過與不及或太過僵化都不適當。

謝媽媽說,老師的教學很有問題,她認為兒子思考答案的方式和理由並沒有錯,她不會去買習作答案本,也教導小孩以後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,所以即使接受老師的教導,也要相信自己沒有錯。

除了數學教學外,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常玉慧也痛批,台灣的國語文試題及作業經常會出一段文章或字句,然後問學生「你對這句話的詮釋為何?」然而,每個學生看待事物的面向及詮釋未必相同,卻只有一個標準答案,「難道是要把聰明變傻瓜嗎?」

針對有老師要學生畫出元曲的天淨沙,或者用十五句成語寫一篇作文等,楊昌裕表示,創意教學和評量是好事,但需要先作一些引導,太複雜艱澀或硬性規定答題方式都不妥當,老師出題設計最好背後都有學理依據,學校在出題設計上更應把難易度適當的題目集合成題庫,才不會走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瀚 的頭像
    李瀚

    十年教學經驗-專業數學家教

    李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